葡萄酒圈子的特质极为明显,很多人都明白“小圈带动大圈”是葡萄酒消费极为普遍的现象,也就是通过熟人之间的传播将葡萄酒卖给懂酒的人,或者有一定葡萄酒知识的人。因此,葡萄酒圈子会给一些初学者极难融入的感觉,甚至有时内心会种有被排挤的感觉。
有人曾说葡萄酒的化极高,不够开放,必然做不大。也有人说,葡萄酒圈子都说些消费者听不懂的话,把喝葡萄酒搞成学院派喝法,一会说有矿物质,一会说有泥土味,一会说有大海的味道,术语一大堆,使得消费者不敢涉及,更不敢坐下来好好品尝。
这可能就是葡萄酒发展的怪象。
葡萄酒本来是分享和传递情感的媒介,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,但是在葡萄酒的发展却走了另一条路。
而事实证明,不是专家说一瓶葡萄酒好就真的好,而取决于消费者自己对口感是否喜欢,甚至在什么场合,和什么人喝都决定了消费者心目中好酒的定义,只有消费者自己喜欢的酒才是好的葡萄酒。随着张扬自我的新时代来临,屌丝文化盛行,消费者,葡萄酒正在面临着一场“去化”的革命。
剥下“的新装”
目前,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变化,葡萄酒的宣传开始从主流电视平台向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转移;葡萄酒消费人群开始从原有中年人群向更加富有活力的年轻人转移;葡萄酒消费开始从商务宴请向大众消费转移;葡萄酒的利润开始从暴利向微利转移。这些都是本轮调整极为突出的特点,随之,葡萄酒的“去化”也开始从葡萄酒行业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来。
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在不断提升,但是多年来不管是国产葡萄酒企业、还是进口葡萄酒公司、以及进口葡萄酒经销商都在共同打造葡萄酒的高大上形象,通过各种品鉴会等形式来推荐葡萄酒产品。但是通过记者的观察发现,在大部分葡萄酒品鉴会上,非人士的数量远远低于人士的数量,这是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。
“在,葡萄酒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有很多的知识和规矩,比如说要搭配西餐,要知道怎么握杯,要知道怎么闻、看、品。相对比较开放白酒来说,这些都太过和复杂,所以,葡萄酒的消费者大多都在不懂装懂地饮用葡萄酒,很多都是在比较压抑地消费葡萄酒。”中食红酒联盟、北京中食合众红酒文化交流中心总经理韩枫对《华夏酒报》记者说,这就好像童话故事“的新装”一样,大家都心照不宣。
高大上的阶段已经过去
随着本轮行业调整的到来,葡萄酒消费回归理性,各环节中的利润泡沫被不断挤压,消费环节的透明度不断提升,以及现在屌丝文化的盛行,这些都使得葡萄酒销售需要更大的市场,需要更多的消费群体,这是本轮葡萄酒去化的核心基础。
很多葡萄酒企业和经销商都在转变想法,开始将葡萄酒降低姿态,回归落地,加大和消费者接触的机会,同时,会自己印制一些葡萄酒的基本知识给刚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,引导消费。
“现在,我都在和刚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说,葡萄酒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适合不适合,同样,葡萄酒也不能用金钱来做评价的标准。比如一瓶很贵的葡萄酒,你喝着味道怪怪的,自己极为不喜欢,你能因为贵就说它是好酒吗?”深圳万达进出口有限公司(巴菲尔酒庄连锁机构)总经理陈声达说,葡萄酒高大上的阶段已经过去了,过去总是有很多人不懂装懂,而且很多人士过度地化宣传也给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增加了人为屏障。“但是,现在葡萄酒经销商的日子不好过,如果还是坚持之前化的运作方式,把葡萄酒卖给懂酒之人,市场很难扩容,我想会有更多的人退出这个行业。因为葡萄酒的本质就是开放、包容、分享。”
与之前动辄几百上千元的葡萄酒价格相比,现在市场变得极为理性。葡萄酒要回归其开放、包容、分享的本质,首先要走的一步就是去化, 尽可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进入这个圈子。
“现在去北京的后海、南锣鼓巷的酒吧,可以看到酒单中有很多葡萄酒提供给消费者,与以往不同的是,价位在50元~100元之内的葡萄酒越来越多。很多酒吧开始从价位上主动接触消费者,我认为,这样的价格既能商家的利润点,又能刺激消费者消费,不管怎么样,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要消费者选择消费,葡萄酒的去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”北京利马日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一民表示。
马一民解释说,现在市场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,酒质好的酒动销比较慢,便宜的酒动销非常快,尤其是在线上,只要价低走量非常迅速,这和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品牌影响力极弱有着直接原因,同时,也和行业的透明度不高有着一定关系。
“不管是主动接近消费者,还是被动去化,只要能够促进动销,我们就会去尝试,而且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产品是卖给不懂酒的消费者,这说明我们的酒适合这些消费者的口味,不懂酒的消费者恰恰是这个市场可以利用的增量,这是我们目前比较欣慰的事。”马一民说,“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,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怎么活下来,那些的、悬在空中的、不落地的推销说辞现在已经行不通了。”